引言
世界「心臟瓣膜疾病」認知日??——微創介入時代,期待更多瓣膜產品上市,惠及臨床引言
心臟,是人體最為重要的“發動機”,一旦它出現問題,我們的生命將無以為繼。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認威脅生病“頭號殺手”,相比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腦卒中等疾病,心臟瓣膜病更不為大家所熟知,本篇小編帶大家了解下瓣膜疾病相關知識。
關于今天
“世界心臟瓣膜疾病認知日”
2017年2月22日,美國老齡化研究聯盟(the Alliance for Aging Research)發起首個“世界心臟瓣膜疾病認知日”,此后每年的2月22日都會舉辦心臟瓣膜相關疾病的科普認識活動,旨在提高人們對心臟瓣膜疾病風險及癥狀的認識,通過醫院及社會各界的多方合作,改善診療流程,挽救更多病患生命。
1、什么是心臟瓣膜?
心臟像一個血泵,瓣膜就是控制泵血的“閥門”,通過瓣膜這個“閥門”的開放、閉合從而實現心臟的回血、射血功能。心臟一共有四個瓣膜,分別是主動脈瓣,二尖瓣,肺動脈瓣和三尖瓣。雖然瓣膜被稱為“心門”但它的結構其實像是一個“降落傘”,它是由瓣葉、瓣環、腱索、乳頭肌共同構成的復合體。
2、心臟瓣膜病的危害?
四個瓣膜中,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受力最大,因此更容易出現病變。瓣膜出現病變,就好比閥門損壞,就無法再控制水管中的水流速度,甚至出現水流逆行——血液返流(反方向流動),嚴重者可引發心臟衰竭、中風、猝死等并發癥。瓣膜主要的病變有狹窄和關閉不全,前者指瓣膜張開幅度不夠大導致通過的血流變少,后者指瓣膜無法完全閉合導致部分血液返流,早期??捎行幕?、胸悶、氣短等心肺臟功能下降癥狀,晚期可表現為呼吸困難和心力衰竭。導致心臟瓣膜病的病因有先天遺傳、風濕病和退行性變等,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,老年退行性變逐漸成為主要病因。
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》顯示,目前我國約有2500萬人受到瓣膜病影響,且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,瓣膜疾病患病率還將進一步升高,預測將于2025年增加至4020萬人。
3、有哪些治療方式?
由于是解剖形態學的改變,故心臟瓣膜病一般情況下藥物治療無法根治,需采用機械物理方式才能徹底治療。既往,外科開胸手術是瓣膜病的標準治療手段,但近年來,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,心臟瓣膜病也可以通過介入(或稱經導管、經皮、經血管)方式進行有效治療。
瓣膜手術一般分為修復和置換兩種,修復術也可稱成型術,是對輕微損傷的瓣膜加以整形加固,瓣膜置換術則是用人工制造的瓣膜替換整個原生瓣膜,依據適應癥及患者需求不同,可選擇機械瓣或生物瓣。心臟瓣膜置換術可通過外科開胸手術或介入手術完成。傳統的外科手術需要全身麻醉,建立體外循環,使心臟停止跳動,然后切開胸骨和心臟。手術創傷較大,且可能產生較多并發癥,但仍是目前心臟瓣膜置換術的“金標準”。
△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或成形術(經導管/心尖)
△微創二尖瓣置換或成形術(經導管/心尖)
相當于外科手術的百年歷史,介入手術相對年輕,其原理是人工瓣膜被壓縮在細小的導管中,經皮穿刺進入人體,輸送至需要治療的瓣膜位置,在超聲等影像設備的支持下,完成瓣膜修復或更換。由于介入手術無需心臟停跳和體外循環,手術安全性大大提高,因此尤其適用于外科手術的中高?;颊吆透啐g患者。得益于影像技術和介入產品的快速發展,介入手術的適應癥也在逐步擴大,部分外科手術低風險患者也可選擇行介入治療。
結語
心臟瓣膜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,明顯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健康。心臟瓣膜病先后經歷了最早的無法治療、傳統的胸骨正中切口手術(1.0時代)以及微創(小切口)手術(2.0時代),目前已經迎來了介入治療時代(3.0時代),心臟瓣膜病的介入治療將是未來心臟瓣膜治療最重要的發展方向,期待更多微創瓣膜產品上市,使臨床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。
奧泰康項目經驗:(點擊鏈接跳轉原文)
MA里程碑 | 圣德醫療創新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產品Xcor™完成全部臨床試驗入組
廈心成功完成首例國產NeoBlazar®經導管三尖瓣夾合器及輸送系統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入組
北京安貞醫院張海波教授團隊應用圣德醫療Xcor瓣膜成功完成橫位心高鈣化二葉瓣高難度TAVR手術
Xcor首例|郭應強教授團隊完成世界首創結構貼合TAVR系統手術
參考文獻: